top of page

「神怪嘢」vs 心理學

  • 作家相片: 心靈治療師 Angus
    心靈治療師 Angus
  • 2018年3月28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客人B,35歲,男士,是銀行高級職員,工作壓力非常大,最近面臨升職考試,卻發現自己毫無信心,似乎是自我形象出現問題所導致,找我幫他做治療。預約之前,他問了我一些普遍客人都會問我的問題……

客人B:「是否做一次治療就可以解決我的問題?」

Angus:「視乎你期望自己有甚麼程度上的改善。」

客人B:「我想升職考試成功!」

Angus:「透過今次治療,我可幫你增強對今次升職考試的信心。」

客人B:「我想克服由細到大自信心不足的問題!」

Angus:「那就需要一些時間做治療了。」

客人B:「不是一次治療就可以解決嗎?」

Angus:「你已經35歲,何以認為一次治療就可以根治累積35年的問題?」


「神怪嘢」跟心理學,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。許多人會選擇「神怪嘢」,因為看得到、摸得到、夠爽夠快;相反,心理學卻看不到、摸唔到、求進度不求速度的技巧。

我們成長以來累積了很多問題、經歷,以數十年計,很多人期望見一兩次輔導就「搞掂晒!」,即使弗洛依德翻生也沒有可能一次「搞掂晒!」。

情況如同西醫和中醫,前者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夠爽夠快、藥到病除馬上見效,然而卻有副作用、甚至需要長期倚賴、治標不能治本;後者重視望聞問切、要夠深入透徹、不會馬上見效,但會感覺到自己漸漸有所改善,治標需治本。


選擇心理學作個人成長指標的人,遇到困難時同樣會有情緒,但我們會清楚知道自己問題所在、如何克服和面對、找合適自己的方法去處理。所以,尋求心理輔導的朋友,先戒掉心急的習慣,幾十年來逃避或累積的問題,要是期望花幾個小時就能處理得到、解決到,只怕會失望而回。


心理治療師或輔導員當然有方法可以拔苗助長,但真正的成長,急得來的嗎?皮膚上的傷口,癒合都需要時間,更何況內心深處的傷口呢?


撰文:Angus(身心靈導師) 電郵:pro.kangus@gmail.com

個人網頁:www.anclass.com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